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B .煤炭燃烧 C .食物腐烂 D .粮食酿酒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固体粉末装入试管 B .给液体加热
C .连接仪器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 B .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
C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 .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B .当温度降低到 0℃ 以下,水结成冰不能流动 -- 分子不再运动
C . 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 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D .蔗糖溶液不导电 -- 其水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利用催化剂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x ,是实现 “ 碳中和 ” 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X 的化学式为
A . C B . CH 4 C . CH 3 OH D . CH 2 O
下列各组离子在 pH=4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 Na + 、 Ca 2+ 、 Cl - B . 、 K + 、
C . Cu 2+ 、 C1 - 、 D . Ba 2+ 、 A1 3+ 、
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气体前要先检验其纯度
B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通常相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下列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
B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
C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
D .向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及操作 |
A |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
B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
C | 除去氯化钙中的碳酸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
A . A B . B C . C D . D
某碳酸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钾、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步骤 1 :取少量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 2 :向步骤 1 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并产生气体。
步骤 3 :另取 10.6g 该样品加入 2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 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步骤 1 和步骤 2 可得出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硫酸钠
B .步骤 1 所得滤液中至少含有 2 种阳离子
C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
D .该样品的组成最多有 4 种情况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在空气中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D .向氢氧化钠洛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绿原酸(化学式为 C 16 H 18 O 9 )是中药金银花的成分之一,可抗菌、抗病毒,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54g B .绿原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绿原酸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8 : 9 D .绿原酸分子由 16 个碳原子、 18 个氢原子、 9 个氧原子组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B .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D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下表中有关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化学与健康 | B .化学与环境 |
① 人体缺乏维生素 A 会引起夜盲症 ② 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 ① 酸雨会破环森林、植被 ② 水体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
C .化学与安全 | D .化学与生活 |
① 在加油站张贴 “ 严禁烟火 ” 的安全标志 ② 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燃烧得更旺 | ① 打开汽水瓶盖时,由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大,汽水会喷出 ② 干冰作制冷剂,可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
A . A B . B C . C D . D
以下对实验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过滤液体时发现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
B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C .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若弹簧夹没夹紧会造成所测得的氧气含量偏低
D .在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红磷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用适当的元素符号或元素符号与数字的组合填空:
(1)2 个汞原子 。
(2) 碘酒中的溶剂 。
(3) 标出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饺子的原料有小麦粉,小麦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馅料中常添加铁强化酱油,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 (填 “ 常量 ” 或 “ 微量 ” )元素。
(2) 久置的铁锅出现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3) 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 800℃ ,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铜和锌的合金,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之一是: ,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学习化学要建立粒子观、元素观和变化观,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上图 A 中可知,铈的原子序数是 。
(2)B 一 E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填图片下方的字母,下同),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粒子有 , E 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 “ 得到 ” 或 “ 失去 ” )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是 。
(2)t 2 ℃ 时,将 15 克甲物质加入到 20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
(3) 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 的方法提纯乙(填 “ 蒸发结晶 ” 减 “ 降温结晶 ” )。
(4) 将 t 3 ℃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 1 ℃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能源和材料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氢气作为能源,倍受人们关注,请写出氢气作为理想燃料的优点。(答一点即可)
(2) 国家大力提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请写出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答一点即可)
(3) 合成橡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与天然橡胶相比具有许多优良性能,请写出其中一点。
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实验室里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将烧杯放置在 上,使之受热均匀,加热完成后,必须用 盖灭酒精灯。
(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3) 用 10% 的硝酸钾溶液配制 50g 的硝酸钾溶液,实验步骤包括:计算、量取、 、装入细口瓶并贴标签,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所配制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 “ 偏大 ” 、 “ 偏小 ” 或 “ 不受影响 ” )。
将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家里的热水壶用久后,壶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请写出厨房中能洗涤除去水垢的物质名称。(答一种即可)
(2) 今天是小野的生日,她并下了美好的生日愿望并吹灭了生日蜡烛,请写出其中的灭火原理。
(3) 常用的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请写出氢氧化钠去除油污的原理。
环境污染使人类的生存遭受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写出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答一种即可)
(2) 温室效应增强导致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请写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答一点即可)
(3) 废弃塑料带来的 “ 白色污染 ” 日益严重,请写出 “ 白色污染 ” 的危害。(答一点即可)
化学实验使同学们不仅学习到化学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A 所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 图 B 所示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3)C 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
(4)D 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答一点即可)
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石灰石、稀硫酸和稀盐酸,以及下列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
(2) 请写出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选用 F 装置收集氧气,应使气体从 (填 “ 左 ” 或 “ 右 ” )端导管通入。
(3) 利用 A 装置和上述药品制二氧化碳时,你选择的药品为 ,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选样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下方的字母),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